印度與亞洲大陸的碰撞時間一直是國際地學領域關注的焦點之一。日前,中科院青藏所科研人員在巴基斯坦北部與亞洲大陸的碰撞時間研究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fā)布于《地球和行星科學快報》。
在西構造結巴基斯坦北部某地區(qū)發(fā)育有一套新生代地層,不整合在印度大陸寒武紀基地之上,該地層分為上下兩個單元,下部為古新世-始新世海相地層,而上部為漸新世-中新世陸相地層。新生代早期印度大陸北緣的海侵過程指示印度大陸在靠近歐亞大陸過程中,歐亞大陸的仰沖加載使得印度大陸下沉,新特提斯洋海水涌上印度大陸北緣,因而記錄了兩大陸碰撞的詳細過程。
科研人員系統(tǒng)研究了上述地層的碎屑鋯石年齡特征。他們發(fā)現(xiàn),來自于亞洲大陸的科基斯坦-拉達克島弧、喀喇昆侖巖基的物質于早始新世早期沉積在印度大陸之上。
此外,印度向亞洲物源區(qū)的轉換以及前陸盆地前隆帶的出現(xiàn),有力指示了巴基斯坦北部地區(qū)印度-亞洲大陸碰撞時間為五千六百萬年到五千五百萬年前。該項研究進一步支持項目組提出的印度與歐亞大陸于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中部首先碰撞,然后向西變新的模式。與以往認為西部首先碰撞,然后向東碰撞縫合的模式截然相反。(中國科學報 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