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到29日,由多位國際頂尖科學家組成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水系固體物質源-匯過程與演變”科考分隊來到雅魯藏布江西藏日喀則段,對相關河谷區(qū)域的地質演化、地貌、生態(tài)和環(huán)境演變進行調研,旨在聚焦雅魯藏布江演化及其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這一重要科學問題。
雅魯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源頭在日喀則市仲巴縣的杰瑪央宗冰川。在雅魯藏布江日喀則河段,國際合作科學考察隊為期9天的考察,對雅魯藏布江縫合帶、日喀則弧前盆地、河谷沙丘地貌典型地區(qū),開展了巖石成因類型、沉積環(huán)境分析、河流泥沙搬運過程等調查,對青藏高原南部的地質演化歷史達成了許多重要共識,并指出:雅魯藏布江的形成與演化,與印度和歐亞大陸新生代碰撞以來的地質演化息息相關。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王成善:我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認識雅魯藏布江的沙化問題可能跟整個河谷的演化以及冰川融化疊加的因素所造成的,這是我們初步的結果。
此外,外籍專家們還走訪了解西藏的經濟、社會和科技發(fā)展情況。他們期待進一步與中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演化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深入合作,為推動全球科技進步和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力量。
歐洲科學院院士 歐洲地球科學聯(lián)合會主席 伊瑞娜:我十分榮幸來到西藏參與本次調研考察,這讓我從全新的角度看中國、看西藏,因此讓我留下了十分獨特的印象。同時,也為未來的科學合作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原題:第二次青藏科考國際合作科考隊調研雅魯藏布江演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