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數約70萬,,其中以印尼,、海地和汶川3次地震為最。人們?yōu)檫@些地震的遇難者哀悼的同時,,也注意到,,同樣的8.0級以上地震發(fā)生在智利和日本,同樣也引發(fā)了強烈的地震海嘯,,但卻沒有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其中奧秘在哪兒呢?
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是全球地震活動水平最高的地震帶,,全球8.5級以上的特大地震多發(fā)生在此,,但它們對城鎮(zhèn)造成的震害一般都會小于大陸內部的地震,原因如下:
1,、地震破裂帶的延展方向同島?。ㄈ毡?、琉球、中國臺灣,、新西蘭等)或陸緣(美國加州,、墨西哥、智利等)相平行,,地震時的破裂擴展和沖擊方向也是平行于島弧或陸緣的,。所以,地震的破壞強度在斷層的垂直方向上快速衰減,,就極大的減小了島弧或陸緣地區(qū)的地震烈度,。當地震發(fā)生在這些地區(qū)的近海時,威脅實際上多來自單側,,或者方位有限,。如日本、中國臺灣,、新西蘭的地震襲擊都來自它的東側海域,;美國、墨西哥和智利則來自于其西側,。也就是說這些地方的地震災害都屬于地震影響區(qū),,而不是震中區(qū)。相當于我國汶川地震時,,在重慶方向的衰減較快是一樣的,。因此,本次地震震級雖然很高,,但對于本州島內的破壞程度會相對偏弱,,是人員傷亡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2,、海域地震的上覆蓋層是海水,。由于流體的剪切模量為零,在海水中是沒有地震橫波的,,而地震的最主要破壞成分來自于橫波,。于是,在島弧,、陸緣與海水層之間,,地震波的多次反射、干涉和迭加效應會相對偏弱,,不容易出現大陸內部在山區(qū),、峽谷和盆地間的局部烈度增強現象,這無疑是降低災情的一個緩解因素,。這種現象在我國的渤海地震和東海地震中也是同樣的,,陸地沿岸的損失都比較輕,。當然,海域地震的危險主要在于海嘯,,就像本次日本地震的主要損失是海嘯造成的,。
3、當海域地震的震中距的接近百公里或以上時,,陸地上的地震波動主要成分都已經是面波了,,受到海水層對高頻部分的吸收和濾波,導致陸地的面波周期很長,,會大大的超過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人的晃動感覺雖然會很強烈,持續(xù)時間也較長,。但是建筑物倒塌危險性卻小于地震橫波的襲擊,。由于面波衰減很慢,傳播距離非常大,。因此,,在這次地震中北京和天津高層建筑中的人員強烈有感,,是一種正?,F象。
雖然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是人類居住的密集區(qū)之一,,只要抗震設防和應急避險的措施得力,,減災效果會比較明顯。相對而言,,上述三個特點,,在大陸地區(qū)都不存在,加之各國的經濟基礎差異很大,。因此,,板內地震的抗震設防和減災任務就要艱巨多了。對不同區(qū)域,、不同國家的震災評估不必做簡單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