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fā)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全球氣候變化和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損失不斷增加,,重大自然災害乃至巨災時有發(fā)生,我國面臨的自然災害形勢嚴峻復雜,,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
在這種背景下,設立“防災減災日”,,既體現了國家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平穩(wěn)發(fā)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通過設立“防災減災日”,定期舉辦全國性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有利于進一步喚起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普及推廣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提高各級綜合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1989年,,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將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確定為“國際減災日”,,旨在喚起國際社會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視,敦促各國政府把減輕自然災害列入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
在設立“國際減災日”的同時,,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設立本國的防災減災主題日,有針對性地推進本國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如日本將每年的9月1日定為“防災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為“防災周”;韓國政府自1994年起將每年的5月25日定為“防災日”,;印度洋海嘯以后,,泰國和馬來西亞將每年的12月26日確定為“國家防災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發(fā)生7.6級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將每年10月8日定為“地震紀念日”等。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汶川發(fā)生8.0級特大地震,,損失影響之大,舉世震驚,。設立中國的“防災減災日”,,一方面是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國家設立“防災減災日”,,將使中國的防災減災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加有效地開展防災減災工作,。
2009年3月2日,,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發(fā)布消息,,經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2009年5月12日是中國第一個“防災減災日”,。
全國防災減災日的意義:有利于喚起社會各界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高度關注;有利于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的普遍增強,;有利于推動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廣,;有利于各級綜合減災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