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讓國人動容,、讓世界震驚,。在18日下午,經(jīng)過中國地震局正式發(fā)布,汶川地震的震級最終修訂為M8.0級,,為什么地震震級在地震發(fā)生后被多次修改,。網(wǎng)站編者特地向地震觀測方面的專家陳會忠研究員了解情況,。
據(jù) 陳會忠 教授解釋,,地震震級的精確測定特別是特大地震的精確測定是比較復雜的過程,考慮到地震特別是重大地震的結果要快速報告政府和公眾,,因此,,世界各國在地震參數(shù)的確定和發(fā)布上,大部分都采用多次修訂,、發(fā)布,,自動處理和人機結合的方式,。
我國的地震部門在地震的報告產(chǎn)出上分為速報、日報和終報等多種報告形式,,在不同的報告中對處理的時間要求不同,,采用的觀測臺站的數(shù)量也不一樣。因此,,對于同一個地震的位置,、震級等參數(shù)也可能有一些的差異,。
對于特大地震,,中國地震局是本著極其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需要綜合全國甚至是境外大量地震觀測臺站的數(shù)據(jù)進行綜合分析并最終進行確認的,。對于這次汶川地震,,有網(wǎng)友在5月12日就發(fā)現(xiàn)出了多個震級,新聞報道有8.0,、甚至8.2等的說法,,這些震級的來源多半是由地方、省地震局的地震臺網(wǎng)處理的結果,。實際上不同的地震臺站由于所處的位置對地震波的衰減和響應不一樣,,采用的地震儀器頻帶不同,測定的震級是會有差別的,,有的差別還比較大,。一般來說,遠離震中的臺站,,差異較小,,一致性也比較好。全球地震臺站測定這次地震的震級從7.5到8.3都有,,甚至還更大,。因此精細分析需要盡量多的地震臺測定,然后取平均的結果,,使用臺站越多就越準確,。地震速報,特別是大地震速報,,要求的是快速測定地震參數(shù),,為了快速向政府和公眾通報震情,速報測定往往是選擇地震波先到達的臺站數(shù)據(jù),,震級測量的誤差會大一些,。
國外地震速報的也是這樣,有時為了快,,甚至直接采用自動定位的結果,,如果跟蹤大家發(fā)現(xiàn)他們的誤差較大,,甚至有時會出現(xiàn)錯誤。比如美國地質調查局初訂面波震級為7.8(后修改為7.5又改回),,在第二天震級被修訂矩震級Mw7.9,;歐洲地中海地震臺網(wǎng)中心初訂矩震級是Mw7.5,修訂為矩震級Mw7.9,;日本氣象廳測定面波震級是M7.9,,俄羅斯測訂的面波震級是M8.0。
我國的地震速報,,特別是大地震速報要求比較嚴格,,我國大地震一直使用面波震級,這次地震的震級速報確定為M7.8,現(xiàn)在最終修訂為M8.0,。中國地震局(中國地震臺網(wǎng)中心)能夠在地震發(fā)生后12分鐘內確定了地震震中位置和比較準確的震級大小,,還是比較出色地完成了大地震速報的任務,這也為黨和政府快速反應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中國地震局也在地震后作出了相應和緊急處置,,于15:03即宣布啟動一級地震應急預案,中國國際救援隊也自建隊以來第一次全隊全體集結,,于19:45從北京南苑機場起飛趕赴災區(qū),。
汶川至北京的距離大約1530公里,地震波首波,,也叫初至波傳播所需時間約4分鐘,,而測定震級需要的最大振幅的地震波至少需要7分鐘左右才能到達。因此,速報的震級測定只能使用距震中較近的地震臺,。要知道12分鐘地震波首波還沒有到達美國和歐洲,,地震波首波傳遍全球須要20多分鐘。測定震級所需要的面波時間就更長了,。在這種情況下地震速報只能選擇離震中位置較近的少量地震臺,,震級就會出現(xiàn)一些誤差。
在特大地震發(fā)生后,,按照有關地震速報,、地震震級發(fā)布的技術流程,中國地震局組織中國地震臺網(wǎng)中心收集,、分析更多的數(shù)據(jù)對汶川地震結果進行最終的修訂,,這和國際上各國地震臺網(wǎng)的做法是一致的,也是科學的,。最明顯的例子是2004年蘇門答臘地震,,美國地質調查局開始至測定為6級多,后修改為8.1級,,第三天修訂為8.9級,,幾個星期后確定為9.3級,。由此可以說中國地震局修訂汶川地震震級是合理的。
為了求證陳會忠研究員的說法,,網(wǎng)站編者還電話連線了中國地震預測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顒先生,。據(jù)陳院士說,,中國地震局將汶川地震震級修訂為8.0級是有科學依據(jù)的。一個有力的證據(jù)就是,,他從網(wǎng)上查閱了一個經(jīng)典德國地震臺的資料,,這個地震臺在唐山地震時就已經(jīng)采用數(shù)字化儀器并投入工作,現(xiàn)在還在使用,。從這個臺站記錄到的唐山和汶川兩次地震的資料比較,,汶川地震的振幅要大于唐山,,說明汶川地震比唐山地震更大,。
德國GRA1地震臺臺站(,49.7°N,11.2°E)記錄的汶川和唐山地震的波形比較圖
該圖上半部分為唐山地震記錄(震中距=70.417°),下半部分為汶川地震記錄(震中距=68.337°),。對比兩次地震的震動記錄,,可以看出汶川震動比唐山要強。

汶川8.0地震的地震波P波在中國理論傳播時間圖
(上圖顯示了汶川地震的地震波傳播到中國全境的時間情況,,中國地震臺網(wǎng)中心制圖)

汶川8.0地震的地震波P波理論傳播時間圖
(上圖顯示了汶川地震的地震波傳播到全球的時間情況,。中國地震臺網(wǎng)中心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