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09-06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當我們追述從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的這段歷史,在為亡者祈禱,為生者加油的同時,應該反思,已經發(fā)生的災害留給了我們哪些經驗和教訓?面對未來可能的災害我們如何應對?如何讓《防震減災法》產生巨大的法律效力?如何...
發(fā)布時間:2010-09-04 來源:
新西蘭南島9月4日凌晨發(fā)生里氏7.0級地震,第二大城市克賴斯特徹奇(基督城)一些房屋倒塌,電力中斷。當地房屋、道路損壞嚴重,當地機場、火車運輸網絡也已關閉。 盡管如此,當地傷亡情況卻并不嚴重,我駐新西蘭使館官...
發(fā)布時間:2010-07-16 來源:www.csi.ac.cn
與其在地震預測和預報上爭論不休,還不如轉換思路,把精力和時間放在防災抗災上,即針對地震的科學救援,包括自救和他救。 北京市地震局6月15日表示,青海玉樹7.1級地震發(fā)生后,北京部分地區(qū)出現地震謠言。經北京市地...
發(fā)布時間:2010-05-10 來源: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震是地球板塊構造運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象。如果地震發(fā)生在無人居住地區(qū),即使是很強烈的地震,例如2001年昆侖山口西8.1級地震,引起的災害損失也很小。反之,如果地震發(fā)生在人口稠密地區(qū),例如2008年汶川8.0級特大...
發(fā)布時間:2010-04-19 來源:www.csi.ac.cn
海地7.3級地震、智利8.8級地震、中國臺灣高雄屏東縣交界6.7級地震、中國青海玉樹7.1級地震……今年以來,幾次大的地震沖擊著人們的神經。 地震預報為何這么難?昨日,防災科技學院研究員王永革向記者解釋了地震預報上...
發(fā)布時間:2010-04-01 來源:新浪科技
專家解讀汶川地震地質運動與震級度量;預測地震依然是世界性難題 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04.1秒,災難降臨。北緯30.95度,東經103.40度,四川省汶川縣境內,大地的力量開始肆虐。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人員傷亡。 地震...
發(fā)布時間:2010-04-01 來源:
動物真能預報地震嗎?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曾進行動物異常反應與地震的研究,結果是“沒有找到二者間可信的聯系”。 動物預報地震的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3年,在地震把希臘的海利斯城(Helice)夷為平地之前...
英國學者米爾恩根據文獻記錄復原了“候風地動儀” 日本學者服部一三根據文獻記錄復原了“候風地動儀” 中國學者王振鐸根據文獻記錄復原了“候風地動儀” 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震,牽動了全國民眾的心。震感瞬間傳至...
“地震云”可以預測地震的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因為目前“地震云”支持者的證據都是非常零星的數據,并沒有形成嚴謹的系統的理論。 □文/本報記者 孫燕燕 “那些云一條一條的,就像肋骨一樣”、“這100%是地震云,...
地震時人為什么會頭暈? ●晃動時,人的前庭器官會受到刺激,控制軀干,維持平衡。刺激強度太大,過于興奮的前庭系統會導致中樞神經異常,使人產生眩暈感。 頭暈主要是“晃”出來的。人的平衡感主要由位于內耳的前庭...
發(fā)布時間:2010-03-31 來源:宣教中心
為了防御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結合陜西省實際,制定了《陜西省防震減災條例》。 《陜西省防震減災條例》已于2...
發(fā)布時間:2010-03-29 來源: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fā)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在全球氣候變化和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損失不斷增加,重大自然災害乃至巨災時有發(fā)生,我...
發(fā)布時間:2010-03-23 來源:www.cea.gov.cn
我國的地震活動十分廣泛,除浙江、貴州兩省外,其他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都發(fā)生過6級以上強震,其中18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均發(fā)生過7級以上大震,約占全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60%。臺灣地區(qū)是我國地震活動最...
全球大部分地震發(fā)生在大構造板塊的邊界上,一部分發(fā)生在板塊內部的活動斷裂上。根據全球構造板塊學說,地殼被一些構造活動帶分割為彼此相對運動的板塊,板塊當中有的塊大,有的塊小。六個大的板塊為:太平洋板塊、亞...
我國古代對地震這一特殊災害,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地下有一大鱉魚,馱著大地,時間久了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動起來,鱉魚翻身就是地震了。此外,也有把地震的發(fā)生歸因于抽象的“陰陽失調”。東漢時期的張衡可...
版權所有:陜西省地震局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西安市碑林區(qū)邊家村水文巷四號
電話:029-88465498(應急值班) 郵編:710068
陜ICP備11004727-1號 網站標識碼bm53260001 陜公網安備61010302000295號
網站地圖 手機版